台灣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 針對行動電源的BSMI認證,是從2014年5月1日起強制實施的。 換句話說,從那天起,所有在台灣販售的行動電源都必須通過BSMI認證。 這項認證主要測試行動電源的安全性和性能,包括電磁輻射干擾防護、靜電防護、安全規範以及電池容量等項目。 通過認證的行動電源會印上認證標誌和字號,消費者也可以在BSMI官方網站查詢
詳細說明如下:
- 強制實施日期: 2014年5月1日.
- 認證目的: 確保行動電源的安全性與性能,避免對消費者和環境造成危害.
- 主要測試項目: 電磁輻射干擾、靜電防護、安全規範、電池容量等.
- 認證標誌: 通過認證的行動電源會印上BSMI認證標誌和字號,方便消費者辨識.
- 查詢管道: 消費者可以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官網查詢相關資訊和認證字號
「BSMI應施檢驗商品」係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維護商品品質,保障消費大眾安全,並依據商品檢驗法公告指定應依規定強制辦理檢驗之商品種類、品目,應經檢驗合格貼附商品安全標章後,方可於國內市場中銷售。
近日媒體抽檢大容量行動電源,發現實際容量只有包裝標示的5到6成,導致「買10000mAh,充兩次就沒電」,批評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縱容「行動電源容量騙很大」。該局表示,行動電源真正可用來充電的容量應以「額定電容量」為準,因行動電源內部鋰電池之電壓(3.7V)和USB輸出電壓(5V)不同,行動電源從內部鋰電池到USB輸出產生能量的這段過程,行動電源額定電容量之mAh數值約為內部鋰電池容量mAh數值之60-70%,其原理以下列圖例說明(如附件)。
標準檢驗局劉明忠局長進一步說明,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普及,3C電子產品可以說是現代生活中必需的配備,而行動電源及電池充電器正是可以隨時提供3C產品電力的設備。102年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市購20種行動電源抽測結果,行動電源額定容量虛標情形嚴重,且屢有鋰電池或行動電源爆裂或燒熔意外發生,該局為保障消費者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將「3C二次鋰單電池/組」、「3C二次鋰行動電源」及「3C電池充電器」商品,公告自103年5月1日起實施進口及國內市場檢驗。檢驗標準為CNS 15364(性能標準)、CNS 14336-1(電氣安全標準)及CNS 13438(電磁相容標準)。劉局長表示,至104年2月10日,已核發1237張「二次鋰電池」及528張「行動電源」之驗證登錄證書。
標準檢驗局每年會針對應施檢驗商品辦理市場購樣檢測計畫,並利用網路平台及社群網路(小安心臉書)辦理宣導活動。該局於103年9月辦理市購檢測28件,至目前為止已測試20件,其中檢測合格15件,不合格5件,預計於104年3月間與消基會合作共同發布相關測試結果。劉局長表示,該局自104年1月起實施「網路購物及拍賣業者商品行動電源專案市場檢查計畫」,係對網路銷售業者、賣家進行加強查察,預計3月初完成210件,針對未完成檢驗程序即進入市場銷售者(涉嫌逃檢),該局依商品檢驗法第50條進行調查確認後,該局將依商品檢驗法第60條第1項規定,處新臺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另依同法第6條第4項規定,通知銷售者不得陳列或銷售繫案未符合檢驗規定商品。另於104年2月辦理列檢後第2次市購檢測38件,並以標示較為誇大之電容量商品為主。截至104年2月10日止,計查獲12件之違規銷售並經該局行政處分案件,其中最高處分罰鍰金額達25萬元,目前仍有多件涉嫌違規處分案件正進行調查中。
劉局長呼籲輸入及產製行動電源之業者,為提供消費者選購的正確資訊,除本體應標示額定電容量外,外包裝上亦應標示相同資訊,避免誤導消費者。 該局同時提供民眾選購及使用行動電源商品應注意事項:
1. 應儘量選購去年5月1日後輸入或出廠,貼有「商品檢驗標識」(標識圖例如附 )的商品。
2. 行動電源的儲存電量會隨時間而衰減,製造日期越近的商品,電量供應效能越佳。
3. 購買時應認明「額定電容量」才是該行動電源實際輸出電容量。
4. 體積小、價格便宜,電容量標示卻超大的行動電源可能標示不實,建議避免購買。
5. 根據消費者自身需求選擇適宜的行動電源額定電容量及輸出電流規格。
6. 優先選購有提供保固服務及投保產物責任險之產品。
7. 行動電源應存放在乾燥處,並避免陽光直射;若在環境太潮濕的情況下使用,容易對內部的電路產生影響。
8. 避免與易燃物品及金屬物品放在同一個地方。
9. 鋰電池充電完成請儘速移除電源,避免過充現象,另放電時不要過度放電,避免降低使用壽命。
台灣政府從2014年5月1日起,要求行動電源需通過BSMI認證方可銷售。 中國則從2023年8月1日起,將行動電源納入強制性的CCC認證範圍,並要求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認證的產品不得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
台灣的BSMI認證
BSMI是台灣的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檢測項目包括EMI(電磁輻射干擾防護)、EMS(靜電防護)及Safety(安全規範).「BSMI應施檢驗商品」係指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為維護商品品質,保障消費大眾安全,並依據商品檢驗法公告指定應依規定強制辦理檢驗之商品種類、品目,應經檢驗合格貼附商品安全標章後,方可於國內市場中銷售。BSMI基本安規的要求是A.耐壓(抗電強度)—防止電擊傷害, B.絕緣電阻—防止電擊傷害, C.接地電阻—防止電擊傷害, D.洩漏電流—防止電擊傷害, E.電磁兼容—抗電磁干擾能力和對其他電子產品的影響, F.耐火阻然—防止火災危險, G.機械結構—防止機械結構缺陷引起的損傷,灼傷等.., H.能源衝擊—防止因為大電流引起火災或電弧灼傷. 因為BSMI認證會針對行動電源的電池做過充、掉落、電極錯位或擠壓等安全測試,
行動電源廠商為取得認證, 必須將產品送至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或認可之指定試驗室(如SGS、intertek,Ul..)送測. 送測通過後, 將取得商品驗證登錄證書之商品,由報驗義務人自行印製商品檢驗標識並標示於商品明顯處。
2. BSMI認證後的行動電源為何售價會比較貴?
A.產品必須符合安規, 用料品質必須有一定水準
經過BSMI認證過的行動電源, 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安全檢驗, 而且採用的鋰電池本身也必須通過BSMI認證. 一分錢一分貨,為通過安全認證,廠商的產品在線路設計、保護機制、使用材料都必須符合檢驗規定, 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坊間廉價的行動電源, 因採用鋰電池來路不明,容量標示大都灌水虛標, 產品採用的保護措施偷工減料,通常很難取得認證.
B.認證規費高且曠日費時.
行動電源要通過認證, 必須支付試驗費用+樣品費+年費+證書費+環保回收處理費. 根據廠商透露, 目前各試驗室收費行情是台幣15~20萬元, 而且除必須提供相關電路設計..等文件資料外, 還必須至少提供30個樣品供實驗室做測試. 另外, 送測廠商必須有台灣當地的代表,並支付一年170美元之年費(約新台幣5000元)及170美元之證書費, 以及加上廠商必須政府繳納電池環保回收清除處理費.零零總總加起來的費用, 所費不貲。羊毛出在羊身上, 通過認證的行動電源價格自然不便宜.
另外, 商品驗證登錄審查期間為十五個工作天,等待補送資料或樣品之時間不計;另抽測樣品者,於樣品及測試週邊設備送達後加計七個工作天。一般而言, 必須4周~8周的時間才有辦法取得認證. 認證程序曠日廢時,費用又高, 會讓很多小廠怯步.
C.販售未經認證產品會怎樣?
5月1日起, 未經檢驗通過的行動電源都必須強制下架, 待通過檢驗才可販售. 根據規定, 若販售未送檢商品, 經檢舉或調查後,除會被查扣違規品及要求下架外, 賣家還會被處以罰款數萬元不等.商檢局指出自今年5月1日起,若進口或國內產製之此等商品未經檢驗即上市銷售且經查證屬實者,將依「商品檢驗法」第60條規定處以新台幣2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鍰。 由於商檢局本身就配有調查人員, 加上合法廠商會主動檢舉確保自己權益, 多數知名銷售通路自然不敢自找麻煩販售未經認證商品. 不過, 不可諱言, 消費者還是可以透過跨境網路銷售管道(如掏寶…)或私人網拍購得未經認證的廉價行動電源. 由於行動電源本身有安全性問題, 還是奉勸大家, 不要貪小便宜, 選購品質有疑慮的產品, 容量被灌水事小, 但若危及人身安全就得不償失了!